香蕉视频APP下载安装草莓采摘园
电话:185-8013-0420
手机:173-5316-7669
座机:023-41638166
联系人:徐老师
地址:重庆市璧山区壁城街道四面山村
草莓水肥管理的核心是**“按需供给、少量多次”**,需结合生长阶段、土壤状况和环境条件准确调控,以下是具体科学管理方法:
一、水分管理:准确控水,避免“过干过湿”
1. 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
定植期: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(每株浇水量约500-800ml),保持土壤湿润(手握成团、轻触即散),促进根系与土壤贴合,7天内每天早晚各浇1次小水(每次200-300ml),缓苗后减少频率。
活棵期(缓苗后-现蕾前):土壤湿度保持60%-65%,每隔2-3天浇1次小水(每次300ml左右),避免积水导致烂根,同时促进根系向深层扩展。
现蕾期:适当控水(土壤湿度60%),抑制地上部分徒长,促进花芽分化;若土壤过干(湿度<50%),需少量补水(每次200ml),避免花蕾发育不良。
开花期:严格控水(土壤湿度55%-60%),湿度>70%易导致花药开裂失败、授粉不良;可通过早晚叶面喷水(雾状)补充湿度,忌直接浇灌。
果实膨大期:需水量大(土壤湿度70%-80%),每天早晚各浇1次(每次400-500ml),保持土壤湿润均匀,避免忽干忽湿导致裂果;高温天气可增加浇水次数(如每天3次)。
采收期:减少浇水(土壤湿度60%-65%),防止果实过软、糖度下降;采收前7-10天停止浇水,提升果实耐储性。
2. 浇水方式与注意事项
小水勤浇:每次浇水量以湿透根系分布层(15-20cm)为宜,避免大水漫灌(易烂根、滋生病害)。
时间选择:夏季高温选早晚浇(避开中午高温时段),冬季选晴天中午浇(避免低温冻伤根系)。
排水防涝:露地种植需起垄栽培(垄高20-30cm),温室铺设滴灌带+地膜,避免积水;雨季提前挖排水沟(深度≥30cm)。
二、肥料管理:分阶段准确追肥,注重营养平衡
1. 基肥:打好基础,以有机肥为主
定植前1个月深翻土壤,每亩施腐熟有机肥(如鸡粪、牛粪)2000-3000kg+过磷酸钙50kg+硫酸钾复合肥20kg,翻耕深度≥30cm,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;黏土需掺沙(比例3:1)改善透气性。
2. 追肥:按生长阶段分次补充,避免单一过量
活棵后(缓苗后10-15天):每亩追施尿素5-8kg(或水溶肥5kg),促苗快速恢复生长;可叶面喷施0.2%尿素溶液(每隔7天1次,连喷2次)。
现蕾期:每亩追施平衡型水溶肥(N-P?O?-K?O=15-15-15)10kg+硼肥(如硼砂0.5kg),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器发育;叶面喷施0.1%硼砂溶液(每隔5天1次,连喷2次)。
开花期:减少氮肥,增施磷钾肥(如磷酸二氢钾),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kg;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+0.1%钼酸铵溶液(促授粉受精)。
果实膨大期:每亩追施高钾型水溶肥(N-P?O?-K?O=10-10-30)15-20kg(每隔10-15天1次),或硫酸钾10kg+钙肥(如硝酸钙5kg),防裂果、提升甜度;叶面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+0.1%钙肥(每隔7天1次,连喷3次)。
采收后:每亩追施尿素5kg+硫酸钾复合肥10kg,补充采果消耗的养分,促进匍匐茎生长和植株恢复。
3. 叶面补肥:快速补充微量元素,防缺素症
花期:喷施0.1%硼砂溶液(促花粉管伸长);
果实膨大期: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+0.1%钙肥(防裂果)+0.05%锌肥(促果实膨大);
采收前:喷施0.2%氨基酸叶面肥(提升果实品质)。
三、水肥协同管理的关键技巧
滴灌+水溶肥:高效
温室种植推荐滴灌系统+水溶肥(如海藻酸、腐殖酸类),按需分次滴灌(每次3-5L/株),避免浪费和土壤板结;露地种植可用微喷带辅助补水。
有机无机结合:改良土壤+快速供肥
基肥以有机肥为主(提供长效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),追肥以水溶肥或速效化肥为主(快速补充关键元素),两者结合提升土壤肥力。
监测与调整
土壤检测:每季度检测1次土壤pH和EC值(电导率,反映盐分含量),pH<5.5时撒石灰调碱,pH>6.5时施硫磺粉降酸;EC值>2.5mS/cm时需控肥防盐渍化。
植株诊断:观察叶片颜色(缺氮叶片发黄、缺钾叶缘焦枯)、果实状态(小而软可能缺磷钾),及时调整水肥方案。
四、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
误区1:过度浇水→易烂根、滋生病害(如灰霉病);解决:坚持“见干见湿”,用手指插入土壤2cm判断湿度(干燥则浇水)。
误区2:偏施氮肥→导致徒长(茎秆细弱、叶片过大)、开花少;解决:花期后增施磷钾肥,控制氮肥用量。
误区3:忽视叶面补肥→微量元素缺乏(如缺钙裂果);解决:关键期定期喷施叶面肥(如硼、钙)。